合村并镇:一场牵动千万农民命运的深层变革
2023年夏收时节,山东菏泽李家庄的麦田里,72岁的李德福蹲在田埂上,望着不远处正在拆除的祖屋沉默不语。推土机的轰鸣声中,这个承载着李氏家族八代记忆的村落即将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15公里外新建的现代化社区。"住了七十年的家说没就没了,可镇干部说新房子有暖气、通燃
2023年夏收时节,山东菏泽李家庄的麦田里,72岁的李德福蹲在田埂上,望着不远处正在拆除的祖屋沉默不语。推土机的轰鸣声中,这个承载着李氏家族八代记忆的村落即将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15公里外新建的现代化社区。"住了七十年的家说没就没了,可镇干部说新房子有暖气、通燃
3月7日,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云南省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,会议向媒体开放,30家境内外媒体的67名记者聚焦云南,深入了解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,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的新进展新成效。
"我种了一辈子地,现在每个月拿128块钱养老金,连买降压药都不够。"河北邯郸72岁的王德顺蹲在自家麦田边,粗糙的手掌摩挲着存折本上的数字。这个场景,正在中国60万个行政村重复上演。全国人大代表张翼提出的"农民基础养老金2035年提至600元"建议,像一颗石子投
1978年寒冬,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的红手印,不仅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,更让亿万农民第一次感受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力量。四十年沧桑巨变,包产到户政策如同春雨般浸润中国农村的每一寸土地。本文将带您走进这场变革的深处,探寻农民群体收获的五大核心价值。
寿县人民政府所发布的 2024 年申请指南表明,补贴对象为培训机构,依类型之不同,每人补贴 3500 元抑或 1500 元。然而,另有网页提及,职业农民认证存有敷衍了事、证书含金量偏低之问题,培训内容与实际相脱节,致使实操人才匮乏。此外,亦有网友指明,尽管补贴
70岁大爷凌晨4点下地掰玉米,75岁大娘在工地扛水泥——这不是30年前的场景,是2024年农村的真实写照。 全国人大代表最新提案“农民养老金涨到每月500元”,一石激起千层浪。 种了一辈子地的老人,难道连病床上的尊严都不配拥有?
近日,随着人大代表会议的召开,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也参加到会议中,发表出自己的提议。而在昨天,一名来自河南的农民工由于是首次参加人大会议非常紧张,可是在他发言的时候,当他说出自己是农民的身份后,直接遭到了现场打断。
两会,作为全国瞩目的重要会议,每一个议题都如同投入社会浪潮中的巨石,激起千层浪。而今年,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提出的农民 “娶不起,死不起” 等问题,更是如一颗重磅炸弹,瞬间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。想象一下,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,无数辛勤劳作的农民,为了生活默默耕耘,
2025年3月正式实施的新规,关于农村丧葬改革引发热议。火葬政策是否会影响农民的传统习俗?中央回应“不搞一刀切”,让大家松了一口气。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这一改革的核心内容和意义。
3月7日上午,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的暖气似乎格外炙热。当皮肤黝黑的张建国代表用布满老茧的手扶正话筒时,台下200多位代表不约而同放下了茶杯。这位来自豫东平原的种粮大户,在发言第8分钟时突然提高声调:"不能让种地的人总想着进城打工,要让城里人羡慕我们当农民!"雷
✍️"没有贫农,便没有革命"——这句80多年前的宣言,在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今天依然振聋发聩。当乡村振兴成为国家战略,我们为何要重读这段红色箴言?新时代的农民又在创造着怎样的历史?
春耕时节,一则来自北京的重磅消息让无数农民放下了悬着的心。3月1日正式实施的《关于深化农村丧葬改革的指导意见》,用16页文件为延续千年的农村丧葬习俗划定了新时代坐标。这份被乡亲们称作"最接地气的改革方案",首次将全国农村划分为三类管理区,让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找
正文:【开场悬念】“51岁才学认字,74岁用方言征服两会!”3月7日,河南代表团会议上,一位农民代表8分钟发言被掌声打断三次,省委书记刘宁带头鼓掌,外媒记者惊问:“这真是一个村的成绩?”
这些年,咱国家经济飞速发展,农村也跟着大变样,农民收入蹭蹭往上涨。好多小县城的消费水平,都快赶上一二线城市了,农村里一栋栋小洋楼拔地而起,看着可气派了。按道理说,日子好了,大家该开开心心的,可为啥还有农民抱怨 “太难了” 呢?这背后可不只是收入的事儿,还有些藏
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,发展林下经济,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、联农带农,拓宽农民增收渠道……政府工作报告里关于“三农”工作的这些内容,群众怎么看?
长久以来,“农民种地不挣钱”似乎成了一种普遍认知。在不少人眼中,农民每日面朝黄土背朝天,辛苦劳作一年,扣除种子、化肥、农药等成本,所剩无几。风调雨顺时,或许还能勉强维持生计;一旦遭遇天灾,更是可能血本无归。像在一些种植传统农作物的地区,小麦、玉米价格相对稳定但
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着力抓好“三农”工作,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,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、农村增活力、农民增收入。“粮食产量1.4万亿斤左右”成为今年主要预期目标之一。
“民以食为天”。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价格关系到老百姓的一日三餐,更关系到农民耕作一年的收入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,综合施策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,稳定市场供需,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,维护好农民利益。在政策托底、政企联动、科技强基、平台赋能的“
食为政首,粮安天下。2024年,我国粮食产量迈上了1.4万亿斤的新台阶,连续10年稳定在1.3万亿斤以上。全国政协委员、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冷向阳表示,将粮食产量保持在1.4万亿斤左右作为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,充分彰显了国家确保粮食安全的坚定决心。
在皖北平原的晨雾中,七旬的王老汉正在弯腰查看麦穗,风湿变形的指节与金黄的麦芒相互映衬。这位种出过万斤粮的"种田能手",此刻正为每月128元的基础养老金发愁——这仅相当于城市退休金的二十分之一。这不是个例,而是中国2.67亿农村老人的集体困境:他们用布满老茧的双